怎么会得腱鞘炎
腱鞘炎可能由重复性动作、外伤、感染、慢性疾病、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1、重复性动作
长期重复进行某一动作是腱鞘炎的常见原因,多见于手指、手腕等部位。频繁使用键盘、鼠标或从事手工劳动的人群容易因肌腱与腱鞘过度摩擦导致炎症。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和活动时弹响感,早期可通过休息和热敷缓解。
2、外伤
直接外力撞击或扭伤可能造成腱鞘损伤,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受伤后会出现明显红肿和压痛,严重时伴随皮下淤血。需及时冷敷并固定患肢,避免进一步损伤。
3、感染
细菌通过伤口侵入腱鞘可引起感染性腱鞘炎,常见于穿刺伤后。患者除局部红肿外,还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进行治疗。
4、慢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能继发腱鞘炎。这类患者肌腱周围易形成炎性增生,导致持续性疼痛和关节僵硬。控制原发病是主要治疗方向,可配合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抗炎药物。
5、解剖结构异常
先天性腱鞘狭窄或骨骼畸形可能增加肌腱摩擦概率。此类患者往往在年轻时即出现症状,表现为特定动作时的卡压感。严重者需考虑腱鞘切开术等手术治疗。
预防腱鞘炎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单一姿势持续过久。工作时保持正确体位,定期进行伸展运动。使用工具时选择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必要时佩戴护具。控制血糖和体重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时应尽早就医,避免发展为慢性炎症。日常可进行温水浸泡和轻柔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