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跟胃肠炎有什么区别
肠炎和胃肠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范围不同,肠炎仅累及肠道,胃肠炎则同时累及胃和肠道。两者可能由病毒、细菌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症状和治疗方案存在部分重叠。
肠炎特指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病变局限于小肠或结肠,常见症状为腹泻、腹部绞痛、排便紧迫感,严重时可出现黏液便或血便。病因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为主,也可能由艰难梭菌等细菌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或抗生素如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同时配合蒙脱石散等肠道黏膜保护剂。
胃肠炎指胃和肠道同时发生炎症,除腹泻外多伴有恶心呕吐、上腹灼痛等胃部症状。病原体与肠炎类似,但更常见于食物中毒或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需兼顾胃部症状,如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严重脱水时两者均需静脉补液,但胃肠炎患者更需注意电解质平衡。
预防肠炎和胃肠炎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变质食物,餐具定期消毒。急性期选择低渣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蒸蛋、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益生菌酸奶,但乳糖不耐受者应选用无乳糖产品。日常加强手部清洁,处理呕吐物或粪便后需彻底洗手。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伴发热、血便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排查严重感染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