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损伤有哪些症状
腰椎损伤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下肢麻木或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肌肉痉挛等。腰椎损伤可能与外伤、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1、局部疼痛
腰椎损伤后最常见的症状是损伤部位持续性钝痛或锐痛,咳嗽、打喷嚏或体位变动时疼痛可能加重。疼痛可能向臀部或下肢放射,形成坐骨神经痛。急性期疼痛剧烈,慢性期可能表现为间歇性隐痛。疼痛程度与椎体压缩程度、神经受压情况相关,严重骨折时可能出现无法忍受的剧痛。
2、活动受限
腰椎损伤会导致脊柱稳定性下降,患者常采取保护性体位,表现为腰部僵直、转身困难。前屈、后伸、侧弯等动作幅度明显减小,严重者无法完成坐起、翻身等日常动作。长期活动受限可能继发腰背肌萎缩,进一步加重功能障碍。
3、下肢麻木或无力
当损伤累及神经根或脊髓时,可能出现下肢感觉异常,表现为袜套样麻木、刺痛或蚁走感。运动神经受损时可见足下垂、膝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出现行走不稳甚至瘫痪。这些症状提示可能存在椎管狭窄或神经根受压,需紧急处理。
4、大小便功能障碍
马尾神经受压时可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排便控制能力下降。这是腰椎损伤的危急症状,多提示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或严重骨折脱位。若不及时干预,可能造成永久性二便失禁,需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要减压手术。
5、肌肉痉挛
损伤局部肌肉可能出现保护性痉挛,表现为腰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长期痉挛可导致肌肉疲劳性疼痛,形成疼痛-痉挛恶性循环。夜间静息时痉挛可能加重,影响睡眠质量。热敷、肌肉松弛剂可暂时缓解症状,但需解决原发损伤。
腰椎损伤患者应卧软床休息,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可尝试热敷缓解肌肉痉挛。急性期过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小燕飞等动作。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骨质疏松患者需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症状时须立即就诊,避免延误手术时机。康复期建议使用腰围保护,但每日佩戴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以防肌肉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