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感冒发热怎么治疗
胃肠型感冒发热可通过生活调理、物理降温、口服药物、静脉补液、中医治疗等方式缓解。胃肠型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伴随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
1、生活调理
胃肠型感冒发热期间需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饮食。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1500-2000毫升。注意腹部保暖,使用热水袋热敷脐周可缓解肠痉挛,温度控制在40℃以下避免烫伤。
2、物理降温
体温未超过38.5℃时可采取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部位,每次擦拭1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进行。禁止使用酒精擦浴,婴幼儿可贴退热贴于额头或颈部。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升高或出现寒战需及时就医。
3、口服药物
针对呕吐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排空,腹泻严重时服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发热超过38.5℃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但需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叠加使用。藿香正气软胶囊对胃肠型感冒的恶心呕吐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4、静脉补液
出现严重脱水表现如尿量减少、眼窝凹陷时,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充水分电解质。儿童或老年人呕吐剧烈无法进食时,可静脉滴注维生素B6注射液止吐。合并细菌感染时根据血常规结果选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治疗。
5、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属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者可服用保济丸,暑湿感冒适用十滴水软胶囊。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能改善胃肠功能,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刮痧部位选择背部膀胱经和腹部任脉,出痧后注意避风保暖。
胃肠型感冒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羹、鱼肉泥等优质蛋白。症状持续3天未缓解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表现时须立即就医。平时注意手卫生,生冷食物需充分加热,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