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浅表性胃炎吗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属于同一疾病的不同表述,均指胃黏膜浅层炎症未累及腺体的病理状态。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临床病理学诊断术语,强调胃黏膜炎症未导致腺体数量减少或结构破坏。其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但无腺体萎缩或肠化生等改变。浅表性胃炎为传统分类名称,特指炎症浸润仅累及黏膜浅层,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描述同一病理过程。两者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以上腹隐痛、餐后饱胀为主。
部分医学文献中可能将浅表性胃炎作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早期阶段描述,但现行消化病学指南已统一采用慢性胃炎分级标准,不再单独使用浅表性胃炎作为诊断名称。病理报告若描述为浅表性胃炎,通常对应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
确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后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规律进食并控制咖啡因摄入,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规范根除治疗。建议每1-2年复查胃镜观察黏膜变化,出现持续上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及时就诊。日常可适量食用猴头菇、秋葵等黏膜保护性食物,但须注意个体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