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应注意什么
手腕骨折后需注意固定制动、疼痛管理、康复训练、饮食调整和定期复查。骨折多由外伤或骨质疏松引起,可能伴随肿胀、畸形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1、固定制动
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骨折部位是治疗的关键步骤,固定时间通常为4-6周。固定期间避免患肢负重或剧烈活动,睡眠时可用枕头垫高患肢以减少肿胀。若固定物出现松动、压迫皮肤或潮湿变形,需及时就医调整。
2、疼痛管理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疼痛,冰敷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减轻肿胀。慢性疼痛可能与复位不良或愈合延迟有关,需通过X线复查明确原因。禁止自行拆解固定装置或热敷骨折部位。
3、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装置后需逐步进行腕关节屈伸、旋转训练,初期可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软组织修复。康复过程中出现关节僵硬可尝试蜡疗或水疗,但需避免暴力牵拉。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使用握力球或弹力带进行肌力训练。
4、饮食调整
每日补充500ml牛奶和50g鱼虾类食物有助于钙质摄入,同时需搭配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骨折后2周内应限制高脂饮食以免影响血供,可适量增加猕猴桃、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吸烟饮酒可能延缓骨痂形成,建议戒断。
5、定期复查
骨折后1周、4周、8周需进行X线检查观察对位情况,若发现延迟愈合需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糖尿病患者和绝经后女性应增加骨密度检测频率。复查时需同时评估手指感觉和血液循环状况。
恢复期间建议保持每日30分钟日照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睡眠时避免压迫患肢。可进行健侧肢体活动维持心肺功能,但须防止跌倒造成二次损伤。若出现手指麻木、皮肤发紫或固定部位剧痛,应立即就医排查血管神经损伤。饮食上注意均衡摄入蛋白质、钙质和膳食纤维,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钙吸收。康复后期可尝试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帮助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