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症状有什么
肠胃炎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脱水等表现。肠胃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恶心呕吐
肠胃炎早期常见胃部不适感,伴随反复恶心和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出现胆汁样物质。病毒性肠胃炎呕吐症状通常持续1-2天,细菌性感染可能持续更久。频繁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防止脱水。
2、腹痛腹泻
腹部绞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排便后疼痛可暂时缓解。腹泻表现为水样便或稀便,每日可达10次以上,严重时可见黏液或血便。轮状病毒性肠胃炎粪便常呈蛋花汤样,诺如病毒感染可能伴随喷射性呕吐。腹泻期间应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3、发热乏力
细菌性肠胃炎常见38-39℃发热,病毒性感染多为低热。全身乏力与电解质丢失和炎症反应有关,严重者可出现肌肉酸痛。沙门氏菌感染可能持续高热,需与伤寒鉴别。体温超过38.5℃时可物理降温,儿童出现热性惊厥需立即就医。
4、食欲减退
炎症刺激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明显厌食和早饱感。急性期建议流质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低脂低纤维食物。乳糖不耐受患者应避免奶制品,过敏性肠胃炎需排查特定食物过敏原。长期食欲不振需警惕并发症。
5、脱水
频繁吐泻导致体液大量丢失,表现为口干、尿少、眼窝凹陷。婴幼儿前囟凹陷和皮肤弹性减退是重要指征。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纠正,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脱水风险更高,需密切监测血压和意识状态。
肠胃炎恢复期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和生冷食品。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少量多次饮用温水。保证充足休息,症状完全消失前避免剧烈运动。做好餐具消毒和手卫生,腹泻期间不建议使用止泻药。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或婴幼儿超过6小时无排尿,需立即就医治疗。慢性肠胃炎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