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青少年脾胃虚弱的表现

发布时间:2025-06-3057189次浏览

青少年脾胃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大便异常、面色萎黄、精神不振等症状。脾胃虚弱可能与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情志失调、先天不足、病后失养等因素有关,通常需要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干预。

1、食欲减退

脾胃虚弱的青少年常出现食欲不振,对食物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甚至厌恶油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这种情况多因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无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导致。日常可适量食用山药、莲子、小米等健脾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饮食。若长期存在,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等中成药调理。

2、腹胀

餐后腹部胀满不适是典型表现,可能伴随嗳气或肠鸣音亢进。脾胃虚弱时气机运行不畅,食物滞留胃肠产生胀气。建议少量多餐,避免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餐后适当散步促进消化。症状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保和丸、枳术宽中胶囊等药物缓解。

3、大便异常

常见大便溏薄不成形,或夹杂未消化食物残渣,严重时可能出现腹泻。脾虚导致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运化,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日常可食用炒薏米、芡实等健脾止泻食材,避免寒凉瓜果。反复腹泻需就医排除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必要时使用补脾益肠丸、固本益肠片等药物。

4、面色萎黄

气血生化不足会导致面色淡黄无华,唇色苍白,皮肤干燥。脾为气血生化之源,长期虚弱会影响营养物质的转化输送。建议增加红枣、枸杞、动物肝脏等补血食材摄入,配合适量运动改善循环。贫血症状明显时需就医检查,可配合复方阿胶浆、生血宝合剂等药物调理。

5、精神不振

表现为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四肢乏力,可能与脾主肌肉功能失调有关。能量代谢障碍导致机体供能不足。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若伴随心悸、头晕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归脾丸、益气养血口服液等中成药改善。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脾胃虚弱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和体质发育。家长应注意规律安排三餐,提供易消化的温热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或节食。鼓励每天进行30分钟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活动。若症状持续2周以上或伴随体重下降、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到中医内科或儿科就诊,通过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夜间睡眠时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消化,冬季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相关推荐

脾胃虚弱的症状和调理
脾胃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大便溏稀、乏力等症状,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运动调节、穴位按摩、情志调养等方式改善。脾胃虚弱可能与饮食不节、过度劳累、久病体虚、情志失调、先天不足等因素有关。1、饮食调理脾胃虚弱患者...
脾胃不和吃什么中成药?
治疗脾胃不和的中成药有很多,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具体病症辨证选择用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有:保和丸、归脾丸、健胃消食片、香砂养胃丸、理中丸、参苓白术散、胃苏颗粒、木香顺气丸等。脾胃不和指气机阻滞、脾胃失健、饮食不节、思虑太过、劳累过度、误吐、误下等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导致脾胃不和证。脾胃不和的常见表现:胃脘胀满、疼痛、腹胀、呕吐、嗳气、泄泻、口味异常、便秘、食欲差,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消化不良等疾病。中医调理脾胃不和时,在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基础上,以健脾和胃为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中成药包括保和丸、归脾丸、健胃消食片、香砂养胃丸、理中丸、参苓白术散、胃苏颗粒、木香顺气丸等。临床用药不可一概而论,应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症指导用药。
语音时长 01:27

2022-08-18

18304次收听

脾胃不好很瘦怎么办?
脾胃不好很瘦的患者可以通过规律饮食、加强锻炼、服用药物等方式进行调理。脾胃不好的患者消化能力差,整体上饮食应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平时可以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注意休息。建议脾胃不好的患者适量增加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胃肠道消化功能、改善营养、达到增重目标。脾胃不好的患者常表现为胃痛、痞胀、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等症状,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选用中药汤剂进行调理。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治疗。
语音时长 01:15

2022-08-18

12336次收听

02:40
气血不足,为什么和脾胃虚弱有关
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人活着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依靠脾胃来保障供应。脾胃是气血原料的制造者,因此脾胃虚弱引起的气血不足,单纯的补充营养解决不了问题,补益气血的同时还要补脾胃。人参、党参、黄芪、山药、莲子、芡实、薏苡仁、白扁豆等,具有健脾胃,益气的功效。山药、莲子、白扁豆,药食同源,可以通过煲汤、煮粥或煮水,达到健脾的作用。中成药,如参苓健脾胃颗粒,具有补脾健胃、祛湿、止泻的作用,适合长期服用。除吃药外,生活中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避免生冷食物。
03:10
早上吃的东西下午就拉出来了正常吗
早上吃的东西下午就排出,应综合分析。比方早上吃像火龙果、香蕉等滑肠的食物,可能下午就会排出。如果没有异常情况,且拉出的是成形的软便,则属于正常排便。当然,火龙果进食后大便可呈红色,也属于正常的生理状况。有的病人吃完就拉,拉出来的大便可能是溏,水分太多,不成形,这种情况可能是存在脾胃虚弱、吸收、运化无力,导致食物没有完全吸收利用就被排出。有的病人吃完后马上拉,而且肚子疼的厉害,这种病人可能是脾胃虚寒的情况,摸上腹部肚皮也是凉凉的。
02:37
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脾胃不足的表现症状有:一、出现消化胃口不佳。二、身体乏力和疲劳。三、诊断上看到舌淡、有齿印,四、出现眩晕、冒汗、容易感冒,免疫力下降等。脾胃的调理方法有:一、吃平淡的食物,比如五谷杂粮的粥,在粥里可以放点姜;如果气淤,可以放一点陈皮、姜丝,煲的粥就可以运化。二、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等药物,还有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健运脾胃,活血通脉,使身体的肢体,四肢气血流动。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肌肉运动、肌肉锻炼,可以强壮肌肉,也可以健运脾胃。四、要注意休息、养精、养气、养神、休息充足了,脾胃之气也会得到保障。五、保持心情的愉快,肝主疏泄,脾胃也可以通畅,也可以健旺。
02:51
健脾的食物
健脾的食物有薏米、扁豆、小麦,荞麦等。健脾胃可以用食物,药物,也可以非药物;非食物疗法,比如艾灸、针刺等,应该首选食疗,药物都有偏性,治疗是以偏纠偏,不如食补好,食物是日常应用的东西,对身体没有明显偏热、偏寒的偏性,所以尽量食补。脾在人体当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器官。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的作用,对于人的生长、发育、成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脾胃功能失和,脾的功能失调,对人体的健康发育、生长,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脾虚怎么办
脾虚可以服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实脾饮等中药和滋补汤进行改善治疗。一,脾虚呕吐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二,脾虚泄泻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三,脾虚水肿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食纳减少,神疲肢冷,小便短少。治则:温脾利水肿。主方:实脾饮加减。
语音时长 01:50

2019-10-14

57032次收听

脾胃虚弱表现
患者在出现脾胃虚弱以后,会有舌苔厚腻的状况出现,并且患者的食欲也会有所下降。这个时候患者需要在饮食上面进行调理,祛除体内的湿气。保持饮食的正常,才能够更好地避免疾病的恶化。另外,不要偏食,对脾胃进行保护。
脾虚应该吃什么
因为脾虚的脾是主运化,我们首先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健脾。一个是饮食,饮食方面最常见的比如说山药,山药我们讲也比较常见,因为能够补脾气。另外一个我们推荐大枣,大枣的健脾也是效果非常好的。另外还有莲子,莲子健脾能够止血。除此以外,一般饮食建议清淡饮食,五谷杂粮大部分都具有健脾作用,所以我们都去推荐。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强调一下,除了食补以外还有药补。药补方面健脾的除了中成药,如归脾丸、健脾丸、四君子汤,还有香砂六君子丸等,还有一些常用的药物比如说茯苓、白术、太子参、党参等等,这些健脾效果都非常好,临床可以合理选用。
语音时长 01:09

2019-06-27

63153次收听

脾虚的症状有什么
脾虚常表现为脾气虚,脾气虚患者多出现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肢体水肿等症状;脾气虚可进一步发展为脾阳虚多表现为怕冷、肢体无力、困倦;脾气虚还可导致脾不统血,出现牙齿出血、紫癜、月经量多。当脾气下陷时,可出现内脏下垂,如直肠脱垂等。
语音时长 03:34

2018-09-29

57083次收听

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夏天到了,我们的肠胃就进入了危险期,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一不小心吃的太多就容易产生肠胃问题——不消化、拉肚子等等。可能养两天就没事了,但是积小成大,小问题没有解决好就会积累起来酿成大错,所以,我们还是要对一些小问题提高警惕,那么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脾胃不好舌头(图片)
生病是无法避免的,脾胃不好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症状,这种疾病对生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很多人会问脾胃不好舌头有哪些表现症状?在舌头边缘会出现一些牙齿方面的痕迹,一般都是由于或者出现了脾胃虚寒导致的这一现象,所以要引起重视。
脾胃虚弱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为了美很多女性会选择减肥,减肥药对身体危害大,就选择通过节食达到瘦身的效果,殊不知这样对脾胃伤害极大,脾胃虚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与此相关,那么脾胃虚弱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还有哪些原因导致此类疾病出现呢?
01:38
脾胃不和的症状有哪些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不和的症状表现为运化和受纳功能不协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营养精微物质需要清气上升,胃的通降功能够使浊气下降。如果脾胃不和,就会出现饮食不消化、胃脘胀满、大便稀溏不成形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