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为什么会尿血
尿路感染出现尿血可能与炎症刺激、黏膜损伤、结石摩擦、凝血异常或特殊病原体感染有关。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侵入尿路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严重时可伴随血尿。
1、炎症刺激
尿路感染时细菌刺激膀胱或尿道黏膜,导致毛细血管扩张破裂。炎症反应会引发组织充血水肿,排尿时尿液冲刷受损黏膜可能带出少量血液。这种情况多表现为镜下血尿或淡粉色尿液。
2、黏膜损伤
严重感染可造成尿路上皮细胞脱落形成溃疡面。当溃疡累及黏膜下血管时会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常伴随排尿灼痛感。急性膀胱炎患者多见此类损伤。
3、结石摩擦
合并尿路结石时,结石移动会划伤尿路黏膜。这种机械性损伤导致的血尿通常突然发生,可能伴随腰部绞痛。结石性血尿往往在活动后加重。
4、凝血异常
某些特殊病原体如结核杆菌感染会破坏血管完整性。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此时血尿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不成正比。
5、特殊感染
腺病毒或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这类感染多见于儿童,表现为突发性全程肉眼血尿,尿液中常可见血凝块。
出现血尿时应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及辛辣刺激饮食。建议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保持会阴清洁,女性排便后需从前向后擦拭。急性期可饮用蔓越莓汁或服用维生素C片酸化尿液,但持续血尿超过24小时或伴随发热需立即就医。老年患者及孕妇出现血尿时建议完善尿培养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