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破皮怎么办
放疗后皮肤破损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涂抹、物理防护、营养支持和定期复查等方式处理。放疗引起的皮肤损伤通常由电离辐射破坏表皮细胞、局部微循环障碍、继发感染等因素引起。
1、局部清洁
使用温水轻柔冲洗破损区域,避免用力摩擦或使用刺激性洗剂。可选择医用生理盐水湿敷,每日重复进行2-3次,每次持续5-10分钟。清洁后保持创面干燥,防止潮湿环境滋生细菌。若出现渗液或结痂,不可强行撕除痂皮。
2、药物涂抹
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创面愈合,或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放射性皮炎急性期可短期应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反应。禁止自行使用民间偏方或含酒精成分的药剂。涂抹药物前需确认无过敏史,操作时佩戴无菌手套。
3、物理防护
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外出时用防晒指数超过SPF30的物理防晒霜保护受损皮肤。避免接触高温环境如热水浴、电热毯等。睡眠时采用侧卧姿势分散压力,必要时使用医用泡沫敷料隔离创面。
4、营养支持
每日补充超过15克优质蛋白,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易消化来源。增加维生素C摄入量至200毫克以上,可通过猕猴桃、西蓝花等食物获取。限制辛辣刺激及高糖饮食,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维持皮肤代谢。
5、定期复查
每周至放疗科评估创面愈合进度,出现化脓、发热或疼痛加剧时需立即就诊。治疗期间记录皮肤变化情况,包括破损范围、渗液颜色等细节。完成放疗后仍须持续观察3-6个月,防范迟发性皮肤纤维化。
放疗期间应避免游泳、桑拿等可能污染创面的活动,沐浴水温控制在40℃以下。选择无香料添加的温和沐浴产品,清洗后轻轻拍干而非擦拭皮肤。日常注意观察放疗区域是否有新发红肿或瘙痒,禁止抓挠损伤部位。建议穿着浅色衣物便于及时发现渗液,夜间睡眠可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若需进行影像学复查,提前告知医生皮肤状况以调整检查方案。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诊断癌症和明确癌症有什么不同
- 2 癌症对癌症患者有哪些作用?
- 3 癌症是怎样造成的
- 4 是癌症吗严重吗
- 5 什么是癌症
- 6 得癌症有什么反应
- 7 癌症如何形成的呢?
- 8 得癌症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