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验血主要看哪项
化疗后验血主要关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肝肾功能指标。这些指标能反映骨髓抑制、感染风险、贫血及药物毒性等情况。
1.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免疫状态的核心指标。化疗药物常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抑,表现为白细胞数量下降,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会增加感染风险。当数值低于安全阈值时需考虑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同时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2.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直接反映抗感染能力。该数值低于1.5×10⁹/L时属于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⁹/L需警惕粒细胞缺乏症。临床常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促进恢复,期间应监测体温变化。
3.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减少是化疗常见血液学毒性,数值低于50×10⁹/L可能引发出血倾向。严重者可输注血小板悬液,日常需避免磕碰,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物。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可用于促进血小板生成。
4. 血红蛋白水平
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化疗相关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数值低于80g/L需评估是否需要输血或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同时应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并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摄入。
5. 肝肾功能指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反映肝功能,肌酐、尿素氮评估肾功能。化疗药物代谢可能损伤肝肾,异常升高时需调整剂量或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定期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药物性肝肾损伤。
化疗后应每周监测血常规,出现发热、出血等症状时立即复查。饮食需保证足量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羹、清蒸鱼等易消化食物。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劳累。严格遵医嘱使用升白针等支持治疗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化疗方案。所有指标异常均需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必要时住院处理。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特色医院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诊断癌症和明确癌症有什么不同
- 2 癌症对癌症患者有哪些作用?
- 3 为什么“癌症性格”会引起癌症?
- 4 癌症是怎样造成的
- 5 癌症是怎么引起的
- 6 得癌症有什么反应
- 7 什么是癌症
- 8 是癌症吗严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