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下腔静脉癌栓
下腔静脉癌栓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侵入下腔静脉并形成血栓样物质,常见于肾癌、肝癌等腹部肿瘤转移。癌栓可能阻塞血流导致下肢水肿、腹水、肾功能异常,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之一,负责将下肢和腹腔脏器的血液回流至心脏。当恶性肿瘤细胞突破血管壁侵入下腔静脉时,会激活凝血系统形成混合性血栓,即癌栓。癌栓成分包含肿瘤细胞、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具有生长特性,可能延伸至右心房。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阻塞加重可出现双侧不对称性下肢水肿、腹壁静脉曲张、蛋白尿等表现。超声检查能初步筛查,增强CT或MRI可明确癌栓范围,血管造影则为手术评估提供依据。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灶,约占下腔静脉癌栓病例的60%,肿瘤常通过肾静脉直接侵犯。肝细胞癌则多通过肝静脉逆行生长,肝癌相关癌栓具有更高破裂风险。其他如肾上腺肿瘤、子宫恶性肿瘤也可引起。癌栓分型按解剖位置可分为肾静脉下型、肝内型及肝上型,位置越高手术难度越大。值得注意的是,约5%的癌栓病例可能无明确原发肿瘤证据。
治疗需根据原发肿瘤性质、癌栓范围和患者体能状况综合决策。局限性癌栓可考虑根治性肿瘤切除联合下腔静脉取栓术,部分病例需辅助放疗或靶向治疗。对于无法手术者,可采用抗凝治疗预防肺栓塞,但需警惕肿瘤出血风险。日常需监测下肢周径变化,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癌栓脱落,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诊断癌症和明确癌症有什么不同
- 2 人为什么得癌症癌症能治好
- 3 得癌症怎么引起的
- 4 怎么不得癌症
- 5 癌症是怎么形成的
- 6 癌症是怎么得的
- 7 得的是不是癌症
- 8 癌症是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