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老人怎么护理
下肢骨折老人可通过体位调整、疼痛管理、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方式护理。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
1、体位调整
保持患肢抬高15-30度,用软枕垫高足跟避免压疮。翻身时需轴向移动身体,防止骨折端移位。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协助更换体位一次,侧卧时两膝间夹软枕维持髋关节中立位。
2、疼痛管理
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分散注意力可通过听音乐、聊天缓解疼痛,避免频繁使用强效镇痛药。
3、皮肤护理
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骨突部位涂抹凡士林软膏预防压疮。检查足跟、骶尾等受压部位是否发红,使用气垫床减轻局部压力。大小便后及时清理,保持会阴干燥。
4、营养支持
每日摄入牛奶、鸡蛋等优质蛋白促进骨愈合,补充维生素D钙片。多吃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少量多餐,避免便秘,饮水量保持1500-2000毫升。
5、康复训练
固定期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每日3组每组20次。拆除外固定后逐步开展膝关节屈伸训练,使用助行器辅助站立。康复科指导下进行平衡训练,预防跌倒再次骨折。
护理期间注意观察患肢末梢循环,发现肿胀加剧或皮肤青紫需立即就医。保持居室地面干燥防滑,移除地毯等障碍物。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愈合情况,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抗骨质疏松治疗。家属应学习正确搬运方法,避免拖拽患肢,心理上多鼓励老人配合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