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胆汁淤积症对胎儿的影响
孕期胆汁淤积症可能导致胎儿缺氧、早产甚至死胎,需密切监测。孕期胆汁淤积症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有胎盘功能受损、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早产风险增加、围产儿死亡率升高。
1、胎盘功能受损
胆汁酸沉积可损伤胎盘绒毛间隙,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胎盘功能下降会影响胎儿氧气和营养供应,可能引发胎儿生长受限。这种情况需通过胎心监护和超声多普勒评估胎盘血流,必要时需提前终止妊娠。
2、羊水污染
高浓度胆汁酸可能通过胎儿尿液排入羊水,导致羊水粪染。羊水污染会增加胎儿吸入综合征风险,可能引发新生儿呼吸窘迫。产前需通过羊水指数和胎粪监测评估风险,分娩时需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
3、胎儿窘迫
母体胆汁酸水平超过40μmol/L时,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增加。表现为胎心率异常、胎动减少等症状。这种情况需立即住院治疗,通过胎心监护和生物物理评分评估胎儿状况,必要时行急诊剖宫产。
4、早产风险增加
胆汁酸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可能导致自发性早产。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对于孕周不足34周的孕妇,需使用宫缩抑制剂延长孕周,同时促胎肺成熟。
5、围产儿死亡率升高
严重胆汁淤积症可能导致突发性胎死宫内,多发生在妊娠晚期。死亡机制与胆汁酸直接心脏毒性有关。对总胆汁酸超过100μmol/L的孕妇,建议在孕37-38周终止妊娠以降低风险。
孕期胆汁淤积症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胆汁酸检测和胎儿监护,保持左侧卧位改善胎盘血流,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胆汁淤积,适当补充维生素K预防凝血功能障碍,出现皮肤瘙痒加重或胎动异常需立即就医,分娩后仍需监测新生儿黄疸和凝血功能,哺乳期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产后6周需复查肝功能以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