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胆固醇是什么
低密度胆固醇是血液中运输胆固醇的一种脂蛋白,其水平过高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低密度胆固醇主要由肝脏合成,负责将胆固醇运送至全身组织供细胞利用。当低密度胆固醇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多余的胆固醇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进而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低密度胆固醇水平受遗传因素、饮食结构、运动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制品等高饱和脂肪酸食物可能促使低密度胆固醇升高。定期检测血脂水平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
日常应注意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优先选择橄榄油、深海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若检测发现低密度胆固醇明显升高,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