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贫血怎么治疗
新生儿贫血可通过输血治疗、补充铁剂、调整喂养方式、治疗原发疾病、预防感染等方式治疗。新生儿贫血可能与早产、先天性遗传疾病、母婴血型不合、营养缺乏、慢性失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苍白、喂养困难、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
1、输血治疗
输血治疗适用于重度贫血或急性失血的新生儿,血红蛋白低于70克每升时需紧急输血。输血前需进行血型交叉配型,避免溶血反应。输血过程中需监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输血后需复查血红蛋白水平。输血治疗可快速纠正贫血症状,但存在感染、过敏等风险。
2、补充铁剂
缺铁性贫血的新生儿可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早产儿出生后2周起需预防性补充铁剂,剂量根据体重计算。补铁期间可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与牛奶同服影响吸收。铁剂治疗需持续2-3个月,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3、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需保证母亲营养摄入,必要时添加铁强化配方奶。早产儿需使用特殊配方奶粉,每100毫升含铁0.8-1.2毫克。6个月后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强化铁米粉、红肉泥等。喂养时需少量多次,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4、治疗原发疾病
地中海贫血患儿需定期输血和使用去铁胺注射液。母婴血型不合溶血患儿需进行光疗或换血治疗。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患儿需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慢性感染患儿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5、预防感染
贫血新生儿免疫力较低,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前后需严格洗手,奶具需每日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接种疫苗需按计划进行,早产儿需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出现发热、拒奶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新生儿贫血患儿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计数。母乳喂养母亲应多食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的食物。避免给新生儿饮用未经煮沸的水或稀释配方奶。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喂养量和尿量变化。出院后需按医嘱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尿布疹和皮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