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原体肺炎是如何感染的
儿童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感染,常见感染途径有密切接触感染者、吸入带菌飞沫、共用污染物品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多与免疫力低下、季节交替、集体生活环境等因素相关。
1、飞沫传播
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含有肺炎支原体的飞沫悬浮在空气中,被儿童吸入后可能导致感染。这种传播方式在幼儿园、学校等密闭场所更易发生。患儿可能出现持续性干咳、低热等症状,需与其他呼吸道疾病鉴别诊断。
2、接触传播
儿童接触被肺炎支原体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后,再触摸口鼻黏膜可能引发感染。支原体在体外存活时间较长,集体环境中物品交叉使用会增加传播概率。建议家长定期消毒儿童常用物品,培养勤洗手习惯。
3、免疫力低下
营养不良、近期患病或接种疫苗后短期内,儿童免疫系统功能暂时减弱,此时更易感染肺炎支原体。表现为发热反复、咳嗽加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血清抗体检测或核酸检测确诊。
4、季节因素
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下降,肺炎支原体活性增强,感染概率显著升高。此时儿童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伴头痛时,家长应警惕支原体感染可能。
5、集体生活暴露
托幼机构、学校等儿童密集场所,一旦出现病例易引起聚集性传播。支原体潜伏期较长,早期症状不典型,往往发现时已造成多人感染。建议流行期间加强晨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
预防儿童支原体肺炎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A、D;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出现持续咳嗽、发热症状时应及早就医,确诊后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罗红霉素颗粒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完成全程治疗以防复发。患儿用品应单独清洗消毒,康复后建议更换牙刷等个人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