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通过加强气道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调整呼吸机参数、营养支持和体位管理等方式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常由机械通气时间过长、误吸、免疫力低下、病原体定植和胃内容物反流等原因引起。
1、加强气道管理
定期进行气道湿化和吸痰有助于减少分泌物潴留,降低细菌滋生概率。使用密闭式吸痰系统可减少交叉感染,每日评估气管导管位置和气囊压力。气道管理不当可能导致黏膜损伤,表现为痰液增多或血性分泌物。
2、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和注射用美罗培南。过早停用抗生素易导致复发,疗程通常持续7-10天。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肝肾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
3、调整呼吸机参数
采用小潮气量通气策略,设置6-8毫升/千克的潮气量,保持平台压低于30厘米水柱。每日进行自主呼吸试验评估脱机条件,避免过度镇静。参数设置不当可能引发气压伤,表现为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
4、营养支持
早期肠内营养可维持肠道屏障功能,首选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输注时保持床头抬高30-45度。每周监测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热量供给控制在25-30千卡/千克/天。营养不足会导致淋巴细胞减少和伤口愈合延迟。
5、体位管理
半卧位能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风险,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使用电动翻身床可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体位引流时避开餐后1小时内进行。长期单一体位可能引发压疮,需观察骶尾部皮肤状况。
治疗期间应严格手卫生,每日评估导管留置必要性。康复期逐步过渡到高蛋白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定期进行胸部物理治疗,包括振动排痰和呼吸训练。监测体温和氧合指标变化,出现气促或发热加重需及时复查胸部影像。保持病室温度22-24℃、湿度50%-60%,减少探视人员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