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呕吐怎么办
急性胃肠炎呕吐可通过禁食、补充电解质、使用止吐药物、调整饮食、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1、禁食
呕吐发作时应立即停止进食,避免加重胃肠负担。禁食时间一般为4-6小时,待呕吐症状缓解后再尝试少量饮水。禁食期间可含服冰块或少量吮吸棒冰,有助于缓解恶心感。婴幼儿患者需特别注意防止脱水,家长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使用口服补液盐。
2、补充电解质
呕吐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流失,需要及时补充。成人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儿童建议使用专用口服补液盐。补液应少量多次进行,每次5-10毫升,间隔10-15分钟。避免一次性大量补液,以免刺激胃肠引发再次呕吐。
3、使用止吐药物
严重呕吐可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片、甲氧氯普胺片、昂丹司琼注射液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呕吐中枢或促进胃肠蠕动发挥作用。使用前需排除肠梗阻等禁忌证,孕妇及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止吐药物不能解决病因,需配合其他治疗措施。
4、调整饮食
症状缓解后应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藕粉、苹果泥等。逐渐过渡到低脂低纤维的半流质饮食,如白粥、面条、蒸蛋等。避免油腻、辛辣、高糖及乳制品。少食多餐,每2-3小时进食一次。婴幼儿可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
5、就医治疗
出现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呕血、意识模糊、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粪便检查等明确病因,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补液。细菌性胃肠炎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更应及早就医。
急性胃肠炎恢复期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饮食上继续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2-3天后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注意食品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生冷食物。呕吐物要及时清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症状完全消失前避免剧烈运动,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和尿量变化。如出现反复发热或腹泻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