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了呼吸道感染了怎么办
呼吸道感染可通过多休息、多饮水、对症用药、物理降温、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过敏原、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
1、多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恢复,建议每日卧床休息8-10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室温维持在20-24摄氏度为宜。卧床时可抬高床头15-30度,减轻鼻咽部充血症状。
2、多饮水
每日饮温水1500-2000毫升能稀释呼吸道分泌物,缓解咽干症状。可少量多次饮用蜂蜜水、柠檬水或淡盐水,避免含糖饮料刺激咽喉。合并发热时更需增加补液量,观察尿液颜色应呈淡黄色为宜。
3、对症用药
病毒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抗病毒,细菌性感染可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干咳明显可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痰液黏稠者可选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用药期间禁止饮酒,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
4、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每次10-15分钟。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置于额头,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禁止酒精擦浴,婴幼儿禁用退热贴。降温期间每小时复测体温,持续高热需就医。
5、就医治疗
出现呼吸急促、胸痛、意识模糊、持续高热3天以上等症状时,需立即就诊呼吸内科。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或胸部X线检查,严重者需住院接受氧疗。免疫功能低下者、孕妇等特殊人群更应及早就医。
患病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保持鼻腔清洁可用海盐水喷雾。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但需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注意观察症状变化,咳嗽持续超过2周需复查排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