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自己得了荨麻疹
荨麻疹可通过皮肤风团、瘙痒、红肿等症状判断,通常由过敏反应、感染、物理刺激等因素引起。若出现反复发作或伴随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1、皮肤风团
荨麻疹最典型的表现为突发的皮肤风团,呈红色或苍白色,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大小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风团通常在数小时内消退,但可能在其他部位新发。触摸时有轻微隆起感,按压后中心区域可能变白。部分患者风团会融合成大片状,尤其在搔抓后加重。风团消退后一般不留痕迹,但可能因反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
2、剧烈瘙痒
荨麻疹常伴随难以忍受的瘙痒感,夜间可能加重影响睡眠。瘙痒程度因人而异,从轻微刺痒到剧烈灼痛均可能出现。热环境、情绪紧张或衣物摩擦可能加剧瘙痒。避免搔抓是关键,否则可能引发继发感染。冷敷或使用炉甘石洗剂可暂时缓解症状,但需注意部分患者对成分过敏。
3、血管性水肿
约半数荨麻疹患者会合并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嘴唇、手足等疏松组织的突发肿胀。肿胀区域皮肤紧绷发亮,按压无凹陷,可能伴随麻木或灼热感。喉头水肿虽罕见但危险,可能导致呼吸困难,需立即急诊处理。血管性水肿消退较慢,通常需要24-72小时,抗组胺药物对其效果有限。
4、过敏反应
急性荨麻疹多与过敏有关,常见诱因包括海鲜、坚果、药物如青霉素或阿司匹林等。过敏原通过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引发症状。部分患者有明确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食物过敏通常在进食后30分钟内发作,药物过敏可能在用药后数小时出现。记录发作前接触物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
5、物理因素
机械性荨麻疹由皮肤受压或摩擦导致,表现为受压部位线性风团。寒冷性荨麻疹遇冷空气或冷水后发作,游泳时需警惕全身反应。胆碱能性荨麻疹因体温升高诱发,多见于运动、沐浴后,表现为针尖大小风团。日光性荨麻疹暴露紫外线后数分钟发作。这类荨麻疹可通过相应物理刺激试验确诊。
日常需避免已知过敏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水温不超过37摄氏度。急性发作期可冷敷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饮食宜清淡,暂忌海鲜、辛辣食物及酒精。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定期清洗床品减少尘螨。若反复发作超过6周或伴随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建议完善过敏原检测与血常规检查,必要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需长期随访,部分病例与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