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症状与治疗
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胆囊炎通常由胆结石、细菌感染、胆汁淤积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1、右上腹疼痛
胆囊炎患者常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疼痛,可能向右肩背部放射,疼痛程度从隐痛到剧烈绞痛不等。疼痛多由胆结石阻塞胆囊管或细菌感染引发胆囊壁炎症导致。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缓解痉挛和疼痛,慢性期需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疼痛持续超过6小时或伴随高热需立即就医。
2、发热寒战
细菌性胆囊炎患者可能出现38℃以上发热伴寒战,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这种情况多因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治疗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严重感染时可联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并补充电解质溶液,体温超过39℃需物理降温。
3、消化系统症状
多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等消化不良表现,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这些症状与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胆汁分泌不足有关。急性期需禁食并静脉补液,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可配合胰酶肠溶胶囊帮助脂肪消化,长期消化不良者建议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
4、黄疸体征
当合并胆总管结石时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血清胆红素检查异常升高。这种情况提示存在胆道梗阻,需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明确诊断。治疗需解除梗阻原因,轻度可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利胆,重度需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或外科手术。
5、慢性胆囊炎表现
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出现餐后右上腹隐痛、嗳气、脂肪泻等慢性症状。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功能减退是主要病理改变。日常需严格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可间断服用胆宁片改善胆汁代谢。胆囊萎缩或瓷化胆囊患者建议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炎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就医,恢复期可进食米粥、蒸蛋等低脂流质。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预防胆汁淤积,但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胆绞痛。定期超声检查监测胆囊状况,出现持续疼痛、体重下降等异常及时就诊。术后患者需注意伤口护理,逐步恢复饮食并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