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降压药血压低怎么办
服用降压药后血压偏低可通过调整用药、补充液体、改变体位、监测血压、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血压偏低可能与药物过量、个体敏感、脱水等因素有关。
1、调整用药
建议立即联系医生调整降压药剂量或种类。长效钙拮抗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等药物可能需减量。避免自行停药或换药,防止血压反弹。
2、补充液体
快速饮用300-500毫升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有助于提升血容量。老年患者可小口多次饮用,避免呛咳。合并心力衰竭者需控制补液速度。
3、改变体位
出现头晕时应立即平卧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起身时遵循"坐起30秒、站立30秒"原则,使用辅助工具防跌倒。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体位变化。
4、监测血压
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日早晚测量,记录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的频次。测量前静坐5分钟,袖带与心脏平齐。避免在服药后1小时内测量。
5、就医评估
持续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伴视物模糊、冷汗需急诊处理。可能需完善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等检查排除心律失常、肾上腺功能减退等继发因素。严重者可考虑静脉补液或暂时停用降压药。
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温环境长时间活动。饮食可适当增加含钠食物如海带、奶酪的摄入,但合并肾病者需谨慎。建议穿着弹力袜改善静脉回流,进行低强度抗阻训练增强血管调节功能。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用药信息,出现嗜睡、尿量减少等表现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