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症状有哪些
艾滋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发热、体重骤减、慢性腹泻、反复感染等症状。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风险增加。
1、持续发热
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持续1个月以上的低热或高热,体温波动在37.5-39℃之间。这种发热与病毒持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有关,常规退热药物效果不佳。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夜间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需通过HIV抗体检测和病毒载量测定明确诊断。
2、体重骤减
患者在3-6个月内可能出现超过10%的体重下降,伴随明显肌肉消耗。这与病毒消耗能量、营养吸收障碍及代谢紊乱相关。部分患者会出现口腔溃疡影响进食,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需进行营养评估并制定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方案。
3、慢性腹泻
超过1个月的顽固性腹泻是典型表现,每日排便可达10次以上,多为水样便或脂肪泻。可能由隐孢子虫、巨细胞病毒等机会性感染导致,也可能与肠道免疫功能受损直接相关。粪便病原学检查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
4、反复感染
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后,患者易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带状疱疹、肺炎等反复感染。其中肺孢子菌肺炎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是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皮肤可能出现顽固性真菌感染或传染性软疣。需定期监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评估免疫状态。
5、神经系统症状
HIV可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艾滋病痴呆综合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肢体震颤等。晚期可能出现弓形虫脑病、隐球菌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脑脊液检查和头颅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艾滋病症状具有非特异性,高危人群出现上述表现时应及时进行HIV筛查。确诊患者需终身接受抗病毒治疗,通过规范用药可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限以下。日常生活中需保持均衡营养,避免生食,定期进行免疫功能评估和机会性感染筛查。接触血液体液时做好防护,避免传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