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露和大出血的区别是什么
恶露是产后子宫蜕膜脱落、血液及坏死组织经阴道排出的生理性分泌物,而大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的危急病理状态,两者在发生机制、出血量及危险程度上有本质区别。
1、发生机制
恶露是产后子宫复旧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包含血液、蜕膜碎片及宫颈黏液,按性状变化可分为血性恶露、浆液性恶露和白色恶露三个阶段,持续4-6周逐渐消失。大出血多因宫缩乏力、胎盘残留或产道损伤导致,属于需要紧急干预的产科并发症。
2、出血特征
恶露初期为鲜红色,3-4天后转为淡红色浆液状,后期呈白色黏液样,每日总量不超过月经量且逐渐减少。大出血表现为持续鲜红色血液涌出,可能伴随血块,短时间内浸透多张卫生巾,严重时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等休克体征。
3、伴随症状
正常恶露伴有轻微下腹隐痛,无发热或异味。大出血常合并剧烈腹痛、子宫轮廓不清、血压下降等表现,若合并感染可能出现恶臭及高热,需警惕羊水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致命风险。
4、处理方式
恶露仅需保持会阴清洁,使用消毒卫生垫并观察变化。大出血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缩宫素注射液促进宫缩,必要时行宫腔填塞或子宫动脉栓塞术,严重者需输血抢救甚至切除子宫。
5、危险程度
恶露是产后必经生理过程,异常情况如持续时间超过6周或反复鲜红色出血需就医排查胎盘残留。大出血属于产科急症,我国孕产妇死亡中约20%由产后出血导致,发病凶险且进展迅速。
产后应每日记录恶露颜色、气味及量的变化,6周内避免盆浴及性生活。如出现每小时浸透1片以上卫生巾、头晕心悸或恶露突然转鲜红等情况,须立即就医。哺乳有助于促进宫缩减少出血,同时注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