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接触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主要包括湿热蕴肤证、风热血燥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肝郁气滞证等证型,需根据具体证型采用清热利湿、祛风润燥、健脾化湿、养血祛风、疏肝解郁等治法。
1、湿热蕴肤证
湿热蕴肤证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糜烂渗出、瘙痒剧烈,多见于急性期接触性皮炎。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可配合外用黄柏洗剂湿敷。患者需避免搔抓,保持患处干燥清洁。
2、风热血燥证
风热血燥证可见皮肤干燥脱屑、红斑丘疹、剧烈瘙痒,常见于过敏体质者。治疗宜祛风清热、凉血润燥,方用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可配合使用青黛散外涂,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3、脾虚湿蕴证
脾虚湿蕴证表现为皮肤反复发作、渗出粘液、瘙痒时轻时重,多因脾胃虚弱所致。治疗需健脾化湿,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可配合艾叶煎汤外洗,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4、血虚风燥证
血虚风燥证多见于慢性接触性皮炎,皮肤干燥皲裂、脱屑明显、夜间痒甚。治当养血祛风润燥,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可外用润肌膏护理,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食物。
5、肝郁气滞证
肝郁气滞证常见于情绪波动诱发或加重的接触性皮炎,伴胸胁胀闷、烦躁易怒。治疗需疏肝解郁,选用逍遥散加减。可配合梅花针点刺放血疗法,保持情绪舒畅。
接触性皮炎患者日常需注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保持皮肤清洁但不过度清洗。饮食宜清淡,适当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健脾利湿食材,忌食海鲜、牛羊肉等发物。急性期可冷敷缓解症状,慢性期注意皮肤保湿。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滥用药物。中医治疗期间应规律复诊,根据证候变化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