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有哪些类型
婴儿湿疹主要分为渗出型、干燥型和脂溢型三种类型。婴儿湿疹可能与遗传、环境刺激、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斑、丘疹、脱屑或渗液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渗出型
渗出型湿疹多见于3-6个月肥胖婴儿,好发于面颊、额部等部位。皮损特点为边界不清的红斑基础上出现密集针尖大小丘疹、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伴黄色渗液,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氧化锌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控制炎症。
2、干燥型
干燥型湿疹常见于1岁以上婴幼儿,多见于四肢伸侧及躯干。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伴灰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斑片及皲裂,冬季加重。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缺陷、频繁洗澡有关。建议减少沐浴次数,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霜如凡士林软膏,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或他克莫司软膏。
3、脂溢型
脂溢型湿疹多发于出生后2-10周婴儿,常见于头皮、眉区及鼻唇沟。皮损为油腻性黄色鳞屑或痂皮覆盖的红斑,一般不伴明显瘙痒。可能与母体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可用婴儿洗发油软化痂皮后轻柔清除,避免使用碱性洗剂,必要时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或酮康唑乳膏。
婴儿湿疹护理需注意保持适宜室温,选择纯棉透气衣物,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洗澡水温控制在37℃左右,时间不超过5分钟,沐浴后及时涂抹无香料保湿剂。避免接触羊毛织物、尘螨等致敏原,修剪婴儿指甲防止抓伤。若皮损持续加重、出现脓疱或发热,应立即就医排查是否合并感染。多数患儿2岁后症状逐渐缓解,但部分可能发展为特应性皮炎需长期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