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龙胆泻肝丸治耳鸣吗

58806次浏览

龙胆泻肝丸可以治疗部分由肝胆湿热引起的耳鸣,但对其他病因导致的耳鸣效果有限。耳鸣可能与肝胆湿热、肾虚气血不足、耳部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建议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用药。

龙胆泻肝丸是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龙胆、柴胡、黄芩等,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对于肝胆湿热型耳鸣,患者可能伴随口苦咽干、头晕目赤、小便黄赤等症状,此时使用该药物可能缓解耳鸣。肝胆湿热型耳鸣多因情绪不畅、饮食辛辣油腻等因素诱发,治疗期间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肾虚型耳鸣常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耳鸣如蝉、腰膝酸软,需选用六味地黄丸等滋补肾阴的药物。气血不足型耳鸣多伴随乏力、面色苍白,可选用归脾丸等补益气血的方剂。耳部疾病如中耳炎、耳硬化症等需针对原发病治疗,药物副作用引起的耳鸣应停用相关药物。长期耳鸣可能影响听力与生活质量,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或中医科,通过听力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

耳鸣患者应避免长期处于噪音环境,规律作息并控制血压血糖。饮食宜清淡,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可尝试掩蔽疗法或声音疗法缓解症状,焦虑抑郁情绪明显者需配合心理疏导。未经医生指导不要自行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以免延误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

相关推荐

03:24
耳朵里有咚咚咚的声音是什么原因
耳朵里面有咚咚咚的声音,通常就是耳鸣,多数情况由于耳朵本身疾病导致,如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异物或外耳道真菌感染等,都可能会有耳朵里面出现声音的情况。再一个就是中耳本身炎症,像急性的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有病人是内耳疾病引起的,比如突发性耳聋、内耳膜迷路积水导致的梅尼埃病。还有病人是血管因素导致,比如像血管的畸形或者是动静脉瘘,还有乙状窦、骨壁缺损等,都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咚咚咚的耳朵里发出声音,要明确病因进行治疗。
药物性耳鸣能不能针灸
药物性耳鸣确实可以选择针灸治疗,常规的中医的针灸治疗,对耳聋、耳鸣还是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的,所谓药物性耳鸣特指因为很多耳鸣性的药物使用以后,损伤了耳朵里面的结构导致的,叫药物性神经性的耳聋或者耳鸣,这类耳鸣性的药物,包括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抗疟疾药物,现在最常见的是化疗的药物,比如顺铂、卡铂这一类的,用了以后就有可能会导致神经性的耳聋和耳鸣,这一类的因为药物导致的耳鸣,治疗起来首先肯定要停止使用这一类的药物,停止使用了以后,要积极的挽救,受损的内耳里的结构,比如内耳的毛细胞、听神经,常用的药物最主要是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类的药物,比如提取物、扩血管的,包括营养神经谷维素B12类的药。急性期如果听力下降的比较厉害,也可以选择口服激素治疗,甚至高压氧治疗往往是有效果的,这是西医的常规的治疗,同时有些病人也会选择辅助中医中药治疗,常见的是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应该是能够改善内耳的血液循环,对因为药物导致的耳鸣,往往也是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临床上一般来说,不单独使用针灸治疗,来治疗药物性耳鸣,而是联合使用其他的药物治疗,包括高压氧等。
语音时长 01:46

2021-07-09

96012次收听

儿童也会不会有耳鸣
儿童当然也可以出现耳鸣的症状,耳鸣就是一个症状。如果是耳朵里有异常的表现,比如中耳发炎、美尼尔氏综合征,比如小孩更为常见的感冒以后出现前庭神经炎了,完全都可以出现耳鸣的表现。耳鸣就是前庭神经等与控制听力的神经受到异常刺激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刺激当然不仅仅发生于成人,儿童也可以发生,最常见的中耳炎完全可以出现耳鸣。所以儿童有耳鸣的症状不奇怪,最主要的是寻找耳鸣的病因,是由于中耳发炎了引起来的,还是由于前庭神经元受到刺激,前庭神经元炎、鼻腔的堵塞造成的淋巴回流障碍,出现了美尼尔氏综合征表现,来进行决定不同的处理的方式,或者是中枢神经系统有异常导致的中枢性耳鸣也是有可能的。耳鸣仅仅作为一个症状,既可以出现在成人,当然也可以出现于儿童。
语音时长 01:10

2021-06-25

80010次收听

耳鸣声音变小可以痊愈吗
耳鸣声音变小可能会痊愈。如果之前耳鸣声比较大,现在耳鸣声音明显的变小,说明治疗有效果,目前病情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一定要坚持治疗,耳鸣有可能会痊愈。但如果是一些比较难以处理的疾病,例如神经性耳鸣,病程比较长,虽然在治疗之后耳鸣声音会变小,但是有可能无法痊愈,仍然会有耳鸣症状存在。而且耳鸣本来就是一种症状,如果感觉到耳鸣声音变小,也有可能是适应能力和耐受能力增强导致的,逐渐适应了比较轻微的耳鸣,所以感觉到耳鸣声音变小,仍然需要积极治疗,否则不会痊愈。
语音时长 01:17

2021-05-11

75680次收听

02:03
耳朵被震耳鸣会恢复吗
耳朵被震导致的耳鸣,如果是症状比较轻,过一会自己就消退了。比如放鞭炮震了或打枪震了一下,震完耳鸣持续存在,要去医院做检查,发现耳朵是爆震聋,爆震刺激到内耳的毛细胞,基底膜等受损了以后,出现的神经性耳聋和耳鸣,需积极治疗,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耳鸣大多数是可以恢复的,如果震得比较厉害,震鼓膜穿孔,治疗起来就比较麻烦,听力也不一定能够恢复,如果听力不能够恢复或有鼓膜穿孔,耳鸣就有可能持续存在。
02:17
耳鸣是一种病吗
耳鸣是一种病。正常人没有耳鸣,当出现耳鸣了,通常是外界没有这种声音,但耳朵会出现声音。比较轻的病人是在安静的情况下,尤其是在睡眠前,听到了耳朵响的声音,耳鸣比较重的话,在嘈杂的环境当中也能够听到耳鸣,有部分病人还会伴有一定的听力下降等。有了耳鸣之后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通常像外耳道、中耳疾病以及内耳疾病,还有听神经瘤等,都可以引起耳鸣的情况,但引起耳鸣最多见的还是内耳的疾病。
02:19
如何正确的治疗耳鸣
耳鸣的致病因素有很多,所以正确治疗耳鸣的关键是首先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耳鸣。不同原因导致的耳鸣治疗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第一、急性神经性耳鸣首选药物治疗,药物用口服激素或者静脉用一些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第二、老年性耳鸣可选择物理治疗,如掩蔽治疗、习服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第三、血管源性的耳鸣,需要手术治疗,如做支架,或者取斑块手术。第四、其他病变引起的耳鸣,如贫血应及时纠正贫血,高血压应及时控制血压。
耳鸣应做哪些检查
耳鸣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专业的检查。主要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果耳鸣情况持续的时间比较久,应该进行听力测试,可以通过耳声发射,听力反射等实验来观察听力水平,以及是否有异常的部位。如果没有发现异常,可以采用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病变的可能。第二,如果是怀疑血管瘤疾病引起的耳鸣,要根据患者的部位进行听诊,按压来观察,对耳鸣是否有改善的情况,然后进行专业的CT检查,查看血管内的情况。第三,心理测试,来的人是否因为心理过大而产生了耳鸣的情况,所以可以根据心理测试来查看他的压力程度以及适应情况,为他制定恢复方案。
语音时长 01:09

2021-01-21

95244次收听

耳鸣怎么护理效果最好
耳鸣怎么护理效果最好?一旦得上了耳鸣,生活和休息都备受影响,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止耳聋,为了耳朵的早日康复,耳鸣的护理也不能忽视,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耳鸣怎么护理效果最好?
突然左耳耳鸣怎么办
如果突然出现左耳耳鸣,有可能是耳朵局部血液循环不佳所致,可以选择局部按摩的方法缓解,如果是由于中耳炎或者是外耳道炎等耳朵炎症疾病所致,则可以选择服用消炎类的药物进行缓解。而对于耳蜗血供不佳所致的耳鸣,则可以选择静脉点滴药物进行局部治疗。
02:55
耳鸣什么原因引起的
耳鸣的原因分为几种:一、感冒。感冒以后引起急性鼻炎,鼻涕多或者流黄脓鼻涕,鼻塞严重,炎症逐渐延伸,可能引起耳朵内与鼻腔连接的咽鼓管炎症,进而引起中耳炎,导致耳鸣。二、不恰当的擤鼻或过度的鼻冲洗。鼻冲洗时咽鼓管开放比较大,盐水倒流到中耳腔引起中耳炎,出现耳鸣。三、神经性耳鸣。单纯的持续性耳鸣,24小时不间断,主要是睡眠或情绪不好、过度悲伤或劳累、身心压力比较大等原因造成的,也会出现耳鸣。四、与老年性的基础病有关。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颈椎病等,脑部供血不足或耳周循环不好,也可以造成耳鸣。治疗耳鸣,要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救治,才能得到缓解。
上火耳鸣如何治疗
我们所说的上火的概念比较宽泛,上火分为实火也分为虚火。中医上并没有上火这个概念,但是如果细分到症型里边,可以分为饮食燥热,这些食物引起的这种实火,也可以引起阴虚火旺,比如说燥热、熬夜、看电脑时间太长了,阴虚的这种燥火,然后还有情绪的火,情绪这种生气、着急、精神压力大造成的这种情绪上的火,每一种火我们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如果通过中医治疗还得具体辨证,是肝火、胃火、肺火、实火还是虚火,进行一个中医治疗。但耳鸣,如果出现突发性耳鸣,还是首选的应该是一个营养神经、疏通血管溶栓的这么一个输液的治疗方法,或者是根据轻重给你一个明确的一个治疗方案。
语音时长 01:09

2019-11-18

65097次收听

搏动性耳鸣怎么检查
搏动性耳鸣首先要进行确诊检查,查看听功能、耳鸣测定等,并且结合病史进行诊断。患者还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比如血常规、超声检查、血管造影等来排除动静脉瘘等情况,另外还需要进行颈椎病的检查,看看是否有血管压迫问题。
头晕耳鸣如何治疗
在生活中有不少的人可能都会出现明显的头晕耳鸣现象,这种现象其实也应该尽快的治疗,比如说如果是因为营养不足而导致,就应该尽快的补充营养,另外也应该在生活中积极的接受锻炼,尽快的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等,如此才有着更好的效果。
一只耳朵耳鸣怎么办
一只耳朵出现耳鸣之后,可以进行遮蔽疗法,通过抑制耳蜗和听神经的兴奋活动,来改变病变中枢神经的经路。这种方法率有效率高达75%,且没有不良反应。此外,也可以服用,针对原发病的治疗药物来进行治疗。还可以用习惯疗法来精神治疗,主要包括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