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9-02-1363821次浏览

大肠息肉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患有这种疾病的时候,一般会有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因为这种疾病有癌变的可能,所以一旦确诊患有这种疾病就需要及时的治疗,那么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具体都有哪些呢?

一、西药治疗
  如果大肠息肉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且息肉比较小,可以暂时不治疗,如果出现了腹痛、腹泻等症状,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庆大霉素,黄连素,颠茄片,西米替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服用药物治疗大肠息肉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根除。

二、手术治疗
  做手术是根治大肠息肉的方法,可以根据大肠息肉的大小、有没有蒂等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如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的直径比较大,而且息肉有蒂,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治疗。
  2.高频电凝灼除法:如果大肠息肉的直径比较小,但是数量比较多,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治疗,效果不错。
  3.微创疗法:这是目前治疗大肠息肉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手术相比基本上可以实现无痛,而且创伤特别小,手术后恢复的也比较快,采取这种方法治疗大肠息肉相对来说安全可靠。

4.粘膜剥离嵌除法:如果大肠息肉属于扁平息肉或者大肠息肉已经发生了癌变,但是还处在早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治疗,效果不错。
  三、中医治疗
  患有大肠息肉后,除了可以采取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之外,还可以服用中医中药进行辅助治疗,比如五倍子乌梅汤就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剂,具体是用五倍子,乌梅,黄连,金银花,紫草,白芨,薄荷,僵蚕等中药水煎服。

相关推荐

大肠息肉是什么
大肠息肉是指突出于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持续进展可能会发生癌变,应及早切除。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高脂饮食、纤维素摄取不足、慢性炎症性肠病、肥胖、饮酒、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
语音时长 00:53

2022-10-11

68717次收听

如何诊断自己得了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在肠造影检查或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但一旦息肉逐渐增大或发生癌变,则可能会出现便血或引起便秘腹痛等。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便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表现,提示肠道有可能出现潜在病变,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
语音时长 00:56

2022-10-11

58695次收听

01:49
大肠息肉的诊断
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诊断。我们要对腺瘤钳取活检在诊断中这种局限性必须有所了解。
01:46
大肠息肉的治疗
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全部切除,尤其是极有可能发生癌变的腺瘤性息肉,必须及时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一部分息肉可以在结肠镜下,使用高频电或微波、激光等摘除掉,避免了病人开腹的痛苦。医务人员经肛门置入肠镜,并逐渐向内推送,如发现息肉可利用活检钳除法或圈套切除法等直接切除息肉,或通过在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基底部隆起后再切除。对于蒂较大的息肉或广基息肉大于2厘米的,或者内镜切除不全且无法经肛门切除者,一般需要行经腹息肉切除术。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肠道出血,通常在术后1-2周可能出现延迟性出血。此外极少数患者还可以出现肠穿孔,必要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01:40
大肠息肉的疾病进展
患者预后与息肉性质密切相关。若病理提示为非肿瘤性息肉,一般预后良好、恶性变概率极低、再发率低,绝大多数的大肠息肉属于此类;若病理提示为腺瘤性息肉,则预后相对较差、恶变风险较大、且再发率高达59.46%。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一厘米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
01:34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指突出于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持续进展可能会发生癌变,应及早切除。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高脂饮食、纤维素摄取不足、慢性炎症性肠病、肥胖、饮酒、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
01:37
怎样知道自己得了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在肠造影检查或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但一旦息肉逐渐增大或发生癌变,则可能会出现便血或引起便秘腹痛等。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便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表现,提示肠道有可能出现潜在病变,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
大肠息肉症状有哪些
大肠息肉可能会有消化道症状、便血和肠梗阻等症状。大肠息肉的出现可能与年龄、遗传、吸烟、饮酒和饮食直接相关。有肠息肉家族病史的患者几率是普通人的几倍。息肉主要来自大肠粘膜的病变和肠腔内突出的肿瘤。早期肠息肉相对较小、表面光滑、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容易出现腹痛和腹胀,大多数患者不会受到重视。随着疾病的恶化,息肉的表面会腐蚀并导致便血。例如息肉靠近肛门,排便时颜色为鲜红色,而远离肛门的息肉排便时会出现深红色的血液。随着时间的流逝,息肉生长并出现完整或不完整的肠梗阻。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09

95954次收听

大肠息肉怎么治疗
大肠息肉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都需要手术切除。而且肠道的检查需要定期就做,检查到有息肉可以直接进行切除,良性息肉是没有发生病变的时候,这时候切除以后生活中注意健康饮食,就可以预防复发,而恶性的息肉切除以后还可能会继续发作,这时候就要给予其他方法治疗,所以定期检查身体是将风险降低的有效办法。肠息肉发现以后要及时手术,术后注意健康饮食、少油腻、油炸食物,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这对于护理肠道有很大的帮助,避免息肉再次复发。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09

85964次收听

大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大肠息肉的早期可能会出现腹部隐痛、腹胀,便血的情况。大肠息肉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息肉。早期大肠息肉比较小,表面比较光滑,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腹部隐痛、腹胀,如果大肠息肉没有及时发现会逐渐变大,变大的大肠息肉会出现表面糜烂,继而会出现便血等情况。如果息肉的位置靠近肛门,便血的颜色会鲜红。如果距离肛门比较远,它的颜色是暗红色。随着时间推移会发生恶变的可能。如果息肉变大堵塞肠道,会出现肠梗阻的情况。大多数的大肠息肉没有恶变的可能,如果是发现大肠息肉要及时在肠镜下做病理,明确诊断及早切除。
语音时长 01:38

2020-03-20

55065次收听

大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大肠息肉是怎么引起,具体病因还不清楚,可能是遗传性、家族性、炎性增生性和其他日常饮食习惯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发病与年龄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大,息肉发生率就越高,40岁以上人群,可达到50%。因此建议定时进行结肠镜检查。
大肠息肉癌变怎么治疗
肿瘤和息肉的癌变,都容易造成身体健康受损,容易导致疾病恶化。在出现大肠息肉癌变的时候,患者可以采用内镜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的方法,来避免癌细胞的扩散,控制息肉的增生。
大肠息肉症状有哪些
大肠息肉的出现确实会有很多的症状,但是每一个患者的症状会有所区别,在经过统计之后会发现主要有明显的便血,也会改变排便的习惯,甚至还会出现明显的腹痛现象,如果没有及时的改善,更加还可能会造成脱垂的现象,也会造成肠道的刺激症状。
大肠息肉怎么治
大肠是我们人体排泄物特别多的地方,一旦它患病了整个人的消化系统也会变弱,给人体造成伤害,所以这种问题是需要及时解决的,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了,一般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大肠息肉您了解多少
大肠息肉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不容忽视。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息肉大小不等,可以为带蒂的,也可以为广基的;可以分布于结肠、直肠的某一段,也可以累及全结肠和直肠;可以为单个或分散分布,也可为很多息肉聚集在一起。它可小至芝麻、绿豆,直径仅几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径有2~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