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大肠息肉严重吗

53632次浏览

一般情况下,大肠息肉是比较严重的,可引起消化道不适、全身不适、出现恶变的危害,需要积极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引起消化道不适:大肠息肉会使得患者出现有大便带血的情况,部分患者在排便时,还会出现肛门灼热的情况。如果是有明显便秘的患者,排便的时候会更加痛苦,严重的还可能会引起肛裂。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患者会出现大肠下坠、腹部胀痛的感觉。当息肉的表面出现有脓性物的时候还可能会从肛门脱出,导致肛门脓肿。息肉长时间对肠道造成刺激,还可能会引起慢性结肠炎

2、全身不适:大肠息肉会引起四肢无力、腰膝酸软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有面部浮肿或者是肢体浮肿、四肢怕冷等情况。如果出现炎症,可引起发热、头晕等症状。

3、出现恶变:大肠息肉存在恶性病变可能,尤其是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数量比较多、体积比较大的息肉。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在短期当中迅速地增长,并且直径大于2cm时,要及时地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针对大肠息肉,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尽可能完整切除病灶。如果是恶性的大肠息肉,术后还需要化疗、放射治疗等。

相关推荐

如何用高频电刀治疗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可通过高频电刀切除治疗,具体操作需由专业医生在肠镜下完成。高频电刀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精确切除息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高频电刀治疗大肠息肉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治疗前需完善肠镜检查和病理评估,明确息肉大小...
大肠息肉是什么
大肠息肉是指突出于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持续进展可能会发生癌变,应及早切除。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高脂饮食、纤维素摄取不足、慢性炎症性肠病、肥胖、饮酒、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
语音时长 00:53

2022-10-11

68731次收听

大肠息肉如何诊断
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诊断。我们要对腺瘤钳取活检在诊断中这种局限性必须有所了解。
语音时长 01:07

2022-10-11

81799次收听

02:05
大肠息肉的危害如何来预防
大肠息肉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它会引起腹痛或者肠道出血等症状。比较严重的肠息肉还会引起肠套叠、肠梗阻以及严重的腹泻、贫血。另外大肠息肉有一定癌变倾向,会容易演变为直肠癌。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1cm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要做好大肠息肉的预防工作,需保持良好心态,劳逸结合。要从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开始,从而在源头上控制疾病发生的可能,达到预防大肠息肉的目的。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30%以下,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质的食物,尽量不饮酒或少饮酒,进行规律运动,积极控制体重。
01:49
大肠息肉的诊断
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诊断。我们要对腺瘤钳取活检在诊断中这种局限性必须有所了解。
01:46
大肠息肉的治疗
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全部切除,尤其是极有可能发生癌变的腺瘤性息肉,必须及时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一部分息肉可以在结肠镜下,使用高频电或微波、激光等摘除掉,避免了病人开腹的痛苦。医务人员经肛门置入肠镜,并逐渐向内推送,如发现息肉可利用活检钳除法或圈套切除法等直接切除息肉,或通过在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基底部隆起后再切除。对于蒂较大的息肉或广基息肉大于2厘米的,或者内镜切除不全且无法经肛门切除者,一般需要行经腹息肉切除术。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肠道出血,通常在术后1-2周可能出现延迟性出血。此外极少数患者还可以出现肠穿孔,必要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01:34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指突出于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持续进展可能会发生癌变,应及早切除。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高脂饮食、纤维素摄取不足、慢性炎症性肠病、肥胖、饮酒、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
01:37
怎样知道自己得了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在肠造影检查或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但一旦息肉逐渐增大或发生癌变,则可能会出现便血或引起便秘腹痛等。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便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表现,提示肠道有可能出现潜在病变,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
大肠息肉怎么治疗
大肠息肉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都需要手术切除。而且肠道的检查需要定期就做,检查到有息肉可以直接进行切除,良性息肉是没有发生病变的时候,这时候切除以后生活中注意健康饮食,就可以预防复发,而恶性的息肉切除以后还可能会继续发作,这时候就要给予其他方法治疗,所以定期检查身体是将风险降低的有效办法。肠息肉发现以后要及时手术,术后注意健康饮食、少油腻、油炸食物,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这对于护理肠道有很大的帮助,避免息肉再次复发。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09

85964次收听

大肠息肉严重吗
肠息肉有增生的慢性炎性息肉、绒毛状管状腺瘤性息肉以及侧向发育型息肉,前两者都是良性病变。但是在绒毛管状腺瘤,或者是增生性腺瘤的基础之上,随着时间的延长,一般3~5年或者10余年,在本身的息肉基础之上息肉的顶端容易发生转移,或者是恶变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恶性的表现,也就是临床上说的管状腺瘤3级或4级的表现。所以要注意在息肉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应尽早在肠镜下给予切除,这是预防和再次发生肠癌的首要解决办法。在发现息肉之后,最好在1年左右再次复查肠镜,了解有没有再发的或者是观察一下切除息肉部位有无新生。
语音时长 01:36

2020-03-20

57579次收听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本身也就是一种赘生物的总称,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分类,但是引发的原因倒是比较固定,要么就是因为饮食中摄入过多的脂肪,要么就是因为受到机械的刺激,除了这些之外,也可能是因为长年累月受到炎性的刺激,才会出现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术后吃什么
肠道息肉在随着肠镜技术的发展,检出率越来越高,一般出现结肠息肉检出后,均需要进行息肉切除。那么大肠息肉手术后应该吃什么?对于息肉切除术后,术后应该要禁食,一般要需要禁食六个小时,六个小时以后建议进流质饮食一天,然后进无渣半流质饮食三天,息肉术后可以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一周以内忌粗硬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同时要注意吃一些软的食物。而且我们建议吃一些碱性食物比较好,比如豆腐、苹果、萝卜、甘蓝菜。
语音时长 01:39

2019-10-11

64515次收听

治疗大肠息肉的好方法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治疗大肠息肉主要通过饮食治疗、药物疗法、外科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大肠息肉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因为这种疾病有癌变的可能,所以确诊后最好能积极的治疗,手术是根治的方法,可以根据息肉的大小,有没有蒂等,采取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高频电凝灼除法,微创疗法,粘膜剥离嵌除法等方法进行治疗,还可以服用西药或中药辅助治疗。
大肠息肉您了解多少
大肠息肉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不容忽视。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息肉大小不等,可以为带蒂的,也可以为广基的;可以分布于结肠、直肠的某一段,也可以累及全结肠和直肠;可以为单个或分散分布,也可为很多息肉聚集在一起。它可小至芝麻、绿豆,直径仅几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径有2~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