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的区别是什么
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的区别主要在于房水排出机制、发病速度及症状表现。开角型青光眼房水排出通道逐渐阻塞,进展缓慢且早期无症状;闭角型青光眼因房角突然关闭导致眼压急剧升高,表现为突发眼痛、头痛等急症。
1、房水排出机制
开角型青光眼的房角结构正常,但小梁网功能异常,房水排出缓慢导致眼压渐进性升高。闭角型青光眼因虹膜前移堵塞房角,房水无法排出,眼压迅速上升。前者需通过药物或手术改善小梁网功能,后者需紧急解除房角阻塞。
2、发病速度
开角型青光眼病程隐匿,早期无自觉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出现视神经损伤。闭角型青光眼多为急性发作,数小时内眼压可超过60mmHg,伴随视力骤降、恶心呕吐,需立即降眼压治疗以避免失明。
3、症状表现
开角型青光眼晚期可能出现视野缺损、视物模糊,但无急性疼痛。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期表现为剧烈眼胀痛、虹视、结膜充血,部分患者误诊为偏头痛或胃肠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症状较轻,但仍有间歇性眼压升高风险。
4、高危人群
开角型青光眼常见于老年人、高度近视或糖尿病患者,与遗传因素相关。闭角型青光眼好发于远视眼、浅前房解剖结构者,亚洲人群发病率较高。两者均需定期眼压监测,但闭角型青光眼高危者需避免暗环境诱发瞳孔散大。
5、治疗方式
开角型青光眼首选前列腺素类药物如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或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期需静脉注射甘露醇,后期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两者均需终身随访,但闭角型青光眼需警惕对侧眼发作。
青光眼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低头、一次性大量摄入液体等行为,规律使用降眼压药物并每3-6个月复查视野及视神经检查。开角型患者可适度有氧运动帮助降低眼压,闭角型患者需避免暗室环境及抗胆碱能药物。出现突发视力变化或眼痛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