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1、病因
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主要病原体。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接触传播,感染后侵袭小肠上皮细胞,导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感染。
2、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水样腹泻、呕吐、发热,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口干、精神萎靡。症状通常持续3-8天,严重者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
3、诊断
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粪便抗原检测可快速明确轮状病毒感染。血常规可能显示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电解质检查有助于评估脱水程度。
4、治疗
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点预防和纠正脱水。轻中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一般不推荐使用抗生素,可酌情使用蒙脱石散等肠道黏膜保护剂。益生菌可能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5、预防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手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母乳喂养可提供一定保护作用。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48小时,防止传播。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和脱水体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食上可给予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皮炎。如出现持续高热、惊厥、严重脱水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