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药的常见用法有哪些
灰药通常指外用消毒防腐药炉甘石洗剂或含碘制剂,常见用法包括皮肤消毒、轻微创伤处理、湿疹止痒等。主要有炉甘石洗剂、聚维酮碘溶液、碘伏消毒液、高锰酸钾外用片、苯扎氯铵溶液等。
1、炉甘石洗剂
炉甘石洗剂适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如湿疹、痱子。其成分中的氧化锌具有收敛保护作用,炉甘石可中和皮肤酸性分泌物。使用前需摇匀,用棉签蘸取涂抹于患处,每日重复进行2-3次。皮肤破损处禁用,使用后可能出现短暂轻微刺痛感。
2、聚维酮碘溶液
聚维酮碘溶液用于手术部位、注射前的皮肤消毒,对细菌、真菌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可直接涂抹或稀释后冲洗创面,消毒效果可持续数小时。甲状腺疾病患者慎用,避免与汞制剂同时使用,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等不良反应。
3、碘伏消毒液
碘伏消毒液适用于浅表伤口、烧伤创面的消毒处理。通过释放游离碘破坏微生物蛋白质结构,刺激性小于传统碘酊。可直接冲洗或湿敷伤口,但大面积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对碘过敏者禁用,不可与红药水同时使用。
4、高锰酸钾外用片
高锰酸钾外用片需配制成0.01%-0.02%溶液用于会阴浸泡、化脓性创面冲洗。强氧化性可杀灭厌氧菌,配置时需完全溶解避免结晶灼伤。溶液现配现用,浓度过高会导致皮肤腐蚀,衣物染色后难以清除。
5、苯扎氯铵溶液
苯扎氯铵溶液用于黏膜、小面积皮肤消毒,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可用作术前洗手、器械浸泡,但杀菌效果受有机物影响明显。避免接触眼睛和耳内,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皮肤干燥脱屑。
使用灰药前应清洁患处,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制剂。皮肤消毒需从中心向外周螺旋式涂抹,创伤处理应遵循无菌原则。出现红肿加重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灰药多为外用制剂,禁止口服或接触黏膜,存放时需避光防潮,超过有效期不得继续使用。日常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消毒后可用无菌敷料覆盖,严重创伤或感染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