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肩部劳损、外伤、颈椎病、糖尿病等。肩周炎通常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遗传因素
部分肩周炎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基因导致的关节囊或周围软组织易损性增加有关。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年轻时即出现反复肩部不适,但无明显外伤史。日常需避免肩部过度负重,可进行低强度肩关节活动度训练,如钟摆运动。若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就医评估是否需要关节腔注射治疗。
2、肩部劳损
长期重复性肩部动作或姿势不良会导致肌腱和滑囊慢性损伤,常见于教师、油漆工等职业人群。典型症状为夜间静息痛和梳头、穿衣等动作困难。急性期可采用冰敷缓解疼痛,慢性期建议进行爬墙训练、毛巾拉伸等康复锻炼。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
3、外伤
肩关节骨折、脱位等急性损伤后未规范治疗,可能继发关节囊粘连。这类患者多有明确外伤史,伤后3-6个月逐渐出现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的特征表现。早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严重粘连者可考虑关节镜下松解术。药物治疗可选择洛索洛芬钠片、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
4、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发肩部牵涉痛和肌肉痉挛,长期可发展为真性肩周炎。这类患者常合并颈部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需同时处理颈椎问题,可通过颈椎牵引、超声波治疗改善症状。药物可用甲钴胺片联合依托考昔片进行神经修复和抗炎治疗。
5、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微血管病变,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此类肩周炎往往进展快、恢复慢,双侧发病概率较高。基础治疗需严格控糖,疼痛期可短期使用普瑞巴林胶囊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配合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肩周炎患者日常应保持适度肩部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睡眠时可用枕头支撑患侧手臂减轻疼痛,冬季注意肩部保暖。饮食上适当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若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或出现肌肉明显萎缩,需考虑手术治疗。所有药物使用均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