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了怎么收回去
脱肛可通过手法复位、药物治疗、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术、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脱肛通常由长期便秘、分娩损伤、盆底肌松弛、直肠黏膜脱垂、肛提肌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
适用于轻度直肠脱垂患者。清洁双手后取侧卧位,用凡士林润滑手指,轻柔将脱出肠管推回肛门内。复位后卧床休息1-2小时避免立即排便。反复脱垂者需配合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每日3组每组15次。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可减轻黏膜水肿,复方角菜酸酯乳膏能保护受损黏膜,地奥司明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合并感染时需联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药物需配合手法复位使用,不可单独解决脱垂问题。
3、硬化剂注射
适用于Ⅱ度直肠脱垂。在直肠黏膜下层注射聚桂醇注射液,通过化学刺激使黏膜与肌层粘连固定。术后需保持软便,避免用力排便导致硬化剂移位。该方法复发率较高,多作为手术前过渡治疗。
4、胶圈套扎术
通过肛门镜在脱垂黏膜根部套扎橡胶圈,使缺血坏死组织逐渐纤维化。术后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2周内避免久坐久站。该方法对完全性直肠脱垂效果有限,更适用于内痔合并黏膜脱垂的情况。
5、手术治疗
Ⅲ度脱垂需行Altemeier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或Delorme黏膜切除术。术后需留置导尿管3-5天,肠功能恢复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高龄患者可选择创伤较小的腹腔镜直肠固定术,用补片加强盆底支撑。
脱肛患者日常应保持每天1500-2000毫升饮水量,增加燕麦、火龙果等高膳食纤维食物摄入。排便时避免久蹲用力,建议使用坐便器并脚下垫矮凳。长期咳嗽或便秘者需及时治疗原发病,产后女性坚持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出现嵌顿坏死等急症需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