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高血压药对身体有什么副作用
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物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干咳及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降压药种类较多,不同药物副作用存在差异,常见降压药类型主要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1、电解质紊乱
利尿剂类降压药如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可能引起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片则可能导致高钾血症,引发心悸或肌肉麻痹。长期使用需定期监测血钾、钠等指标,必要时遵医嘱补充电解质或调整用药方案。
2、肝功能异常
甲基多巴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可能造成转氨酶升高,出现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用药初期应每1-2个月检查肝功能,发现异常需及时更换为对肝脏影响较小的氨氯地平片等药物,避免发展为药物性肝炎。
3、肾功能损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可能引起血肌酐升高,尤其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发生。服药期间需监测尿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出现少尿或水肿时应停用,可替换为缬沙坦胶囊等对肾脏影响较小的药物。
4、干咳症状
依那普利片、贝那普利片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引发持续性干咳,与缓激肽积聚刺激呼吸道有关。若咳嗽影响生活,可遵医嘱改用氯沙坦钾片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此类药物极少引起咳嗽反应。
5、性功能障碍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能降低性欲或导致勃起障碍,与药物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有关。中青年患者可考虑更换为特拉唑嗪片等α受体阻滞剂,或联用西地那非片改善症状,但需警惕体位性低血压风险。
高血压患者服药期间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芹菜、海带等富钾食物。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波动。定期监测晨起及睡前血压并记录,就诊时携带记录供医生调整用药参考。出现头晕、水肿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