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该怎么办
低血糖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糖分、调整药物、监测血糖、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低血糖通常由饮食不规律、药物过量、胰岛素瘤、肝肾功能异常、自主神经病变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发生低血糖时应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如糖果、果汁或葡萄糖片。日常需规律进餐,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建议选择升糖指数适中的食物如全麦面包搭配蛋白质,每3-4小时进食一次。糖尿病患者需随身携带应急糖源。
2、补充糖分
急性低血糖发作时需快速补充15-20克简单碳水化合物,如果汁150毫升或葡萄糖片4-5片。15分钟后复测血糖,若仍低于3.9mmol/L需重复补充。避免一次性过量摄入以防血糖波动过大。
3、调整药物
反复低血糖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方案,如减少胰岛素剂量、改用低血糖风险较小的药物如二甲双胍缓释片、西格列汀片等。注意磺脲类药物与酒精合用时可能增强降糖作用。
4、监测血糖
高风险人群应加强血糖监测,尤其运动前后、夜间及餐前。使用动态血糖监测仪可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记录低血糖发生时间、诱因及处理措施,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5、就医治疗
严重低血糖伴意识障碍需立即送医,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排查胰岛素瘤需进行72小时饥饿试验和影像学检查。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可考虑使用胰高血糖素鼻喷剂应急。
日常需避免空腹饮酒或剧烈运动,运动前适当加餐。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接受糖尿病教育,掌握胰岛素注射技巧和剂量调整原则。建议家属学习低血糖识别与急救方法,家中常备血糖仪和应急糖源。长期反复低血糖者需完善胰腺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注意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