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低的症状有哪些危害
血糖低的症状主要包括心悸、出汗、饥饿感、头晕、视物模糊等,严重时可导致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长期反复低血糖可能造成脑功能损伤、心脏负荷增加等危害。
血糖低在医学上称为低血糖症,通常指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轻度低血糖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面色苍白、饥饿感明显。这些症状是机体对低血糖的应激反应,通过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试图升高血糖。中度低血糖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头晕、视物模糊、行为异常、言语不清等症状。重度低血糖可导致意识模糊、抽搐、昏迷,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长期反复发生低血糖可能带来多种危害。神经系统方面,脑细胞对葡萄糖高度依赖,频繁低血糖可导致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增加老年痴呆风险。心血管系统方面,低血糖时的心悸、血压升高会加重心脏负担,对冠心病患者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若夜间发生无症状低血糖,可能因未被及时发现而出现严重后果。儿童期反复低血糖还可能影响脑发育,导致智力障碍。
预防低血糖需规律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调整降糖方案,避免过量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外出时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快速升糖食物,出现早期症状立即进食15-20克碳水化合物。保持定时定量饮食,避免空腹运动,饮酒需适量。若频繁出现低血糖或发生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胰岛素瘤等病因。家属应学习识别低血糖表现,掌握紧急处理措施,对意识障碍者切勿强行喂食以防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