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心脏骤停的原因是什么
晚上心脏骤停可能由遗传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痉挛、电解质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引起。心脏骤停通常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消失等症状,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就医。
1、遗传性心律失常
遗传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可导致夜间心脏电活动异常。这类疾病与基因突变相关,患者可能无白天症状,但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确诊需基因检测和动态心电图,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片、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2、冠状动脉痉挛
夜间副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吸烟、高脂血症是常见诱因,发作时伴随胸痛、冷汗。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缓释片可缓解痉挛,严重者需冠状动脉造影评估。
3、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会干扰心肌细胞电传导。利尿剂使用过量、呕吐腹泻是主要诱因,表现为肌无力、心悸。需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片,并监测血电解质水平。
4、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夜间反复呼吸暂停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发肺动脉高压和心律失常。肥胖、颌面畸形是常见病因,特征性症状为鼾声中断和白天嗜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关键,必要时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5、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片、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片可能延长QT间期。联合用药或过量时风险更高,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必要时更换为喹硫平片等低风险药物。
预防夜间心脏骤停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肥胖者应减重改善通气功能。卧室配备应急呼叫设备,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术。定期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严格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出现胸闷、心悸等先兆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