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智齿后如何判断是否发生感染
拔智齿后可通过局部红肿热痛、异常分泌物、发热、淋巴结肿大、伤口愈合延迟等表现判断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通常与口腔卫生不良、免疫力低下、操作创伤、凝血功能异常、术后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1、局部红肿热痛
拔牙后24-48小时内轻微肿胀属正常反应,若3天后肿胀持续加重伴发红发热,触碰疼痛明显,可能提示感染。感染性肿胀多由细菌侵入创口引起,可能伴随局部跳痛或放射性疼痛。建议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避免挤压肿胀区域。
2、异常分泌物
正常血凝块呈暗红色,若出现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或腐臭味渗出物,表明可能存在厌氧菌感染。创面持续渗血超过12小时或出现灰绿色假膜时,需警惕干槽症。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联合阿莫西林胶囊进行抗感染治疗。
3、发热症状
术后低热通常不超过38℃,若体温持续超过38.5℃且伴随寒战,可能提示菌血症或深部感染。体温波动多出现在术后3-5天,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相关。需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必要时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
4、淋巴结肿大
下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是感染扩散的典型表现,多伴随吞咽困难或张口受限。触诊可发现直径超过1厘米的质硬淋巴结,常见于放线菌或结核杆菌感染。需进行超声检查判断是否形成脓肿,可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
5、伤口愈合延迟
正常创口7-10天形成上皮覆盖,若两周后仍有明显凹陷或暴露骨面,可能发生骨髓炎。延迟愈合常与糖尿病、吸烟等全身因素相关,需配合影像学检查。可局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肉芽组织生成。
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刷牙,48小时后可改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羹,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硬食物。出现持续剧烈疼痛、肿胀扩散至面部或高热不退时须立即复诊。日常使用生理盐水含漱保持口腔清洁,睡眠时抬高头部减轻充血。严格遵循医嘱服用抗生素,禁止擅自使用偏方敷贴伤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