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食烧怎么处理
小孩食烧通常指因饮食不当引起的发热,可通过调整饮食、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症状、遵医嘱用药等方式处理。食烧可能与积食、胃肠感染、食物过敏、脱水、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暂停食用油腻、生冷或难消化的食物,改为米汤、稀粥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加重胃肠负担。若因食物过敏引起发热,需立即排查并停止接触过敏原。
2、物理降温
体温未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防止皮肤刺激或寒战。保持室内通风,衣着宽松透气。
3、补充水分
发热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观察排尿量及颜色,若尿量减少或颜色深黄,提示需加强补液。母乳喂养婴儿可增加哺乳频率。
4、观察症状
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呕吐腹泻、皮疹等,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或严重过敏,须及时就医。
5、遵医嘱用药
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过敏反应需服用氯雷他定糖浆;退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禁止自行使用退烧药掩盖病情。
日常需培养孩子规律进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睡前加餐。注意餐具消毒与食材新鲜度,过敏体质儿童应记录饮食日记。发热期间保持安静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易消化食物如蒸苹果、山药泥等。若48小时内症状无改善或反复发热,须到儿科排查轮状病毒感染、急性胃肠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