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防疫针后发烧怎么办
打防疫针后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适当休息、药物干预、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打防疫针后发烧通常由疫苗免疫反应、合并感染、过敏反应、基础疾病发作、接种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有助于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刺激皮肤。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优先选择物理降温,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若出现寒战需停止擦拭并注意保暖。
2、补充水分
发热会导致体液流失加快,应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咖啡因饮品。婴幼儿需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观察排尿量判断补水是否充足。
3、适当休息
接种后24-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应答。可卧床时将头部垫高缓解不适感。若出现明显乏力或嗜睡需警惕异常反应。
4、药物干预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颗粒或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退热药。禁止自行联合用药或超剂量服用,用药后需监测体温变化。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需提前告知医生。
5、就医检查
持续高热超过48小时、出现皮疹或抽搐时需立即就医。可能与疫苗无关的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疾病有关,需通过血常规检查鉴别病因。接种部位红肿化脓或全身过敏反应需急诊处理。
接种疫苗后应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沾水。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适当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观察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每日测量体温3次并记录变化趋势。若伴有咳嗽、腹泻等其他症状需及时向接种单位反馈。多数接种后发热反应在1-2天内自行缓解,无须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