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医学定义是什么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医学上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基于静息状态下多次测量的血压值。收缩压反映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舒张压则代表心脏舒张时血管的持续压力。世界卫生组织将血压分为正常、正常高值和高血压三级,其中高血压又细分为1级、2级和3级。原发性高血压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与遗传、钠盐摄入过多、肥胖等因素相关;继发性高血压则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明确病因引起。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测量需在安静环境下进行,避免情绪激动、运动、吸烟或饮用咖啡后立即测量,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或汞柱血压计。
高血压患者应建立规律的血压监测习惯,每日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数据。饮食上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食盐,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保持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控制体重使体质指数维持在18.5-23.9之间,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遵医嘱规范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定期进行心电图、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评估靶器官受损情况。出现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