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食管炎症状及治疗
慢性食管炎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可通过抑酸治疗、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等方式治疗。慢性食管炎通常由胃食管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食管黏膜屏障功能下降、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
1、反酸
反酸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典型症状,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患者常感觉咽喉部有酸苦液体上涌,平卧时加重。治疗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避免饱餐后立即平卧,睡眠时抬高床头。
2、烧心
烧心表现为胸骨后灼烧感,多因胃酸刺激食管黏膜导致。长期吸烟、饮酒或进食辛辣食物可加重症状。治疗首选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控制胃酸,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形成保护膜。日常需减少巧克力、咖啡等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的食物摄入,餐后2小时内避免弯腰动作。
3、胸骨后疼痛
胸骨后疼痛常与食管黏膜糜烂相关,可能放射至背部。严重时需排除心源性疼痛。治疗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枸橼酸铋钾颗粒,修复受损黏膜。疼痛发作时可饮用少量温牛奶缓解,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损伤黏膜的药物。
4、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多出现在疾病晚期,因食管狭窄或痉挛所致。需通过胃镜评估狭窄程度,轻度可用多潘立酮片改善蠕动功能,重度需行食管扩张术。饮食应选择软烂食物,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硬、过热食物刺激食管。
5、夜间呛咳
夜间呛咳由反流物误吸引起,常见于卧位时。除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控制反流外,睡前3小时禁食,左侧卧位睡眠可减少发作。合并呼吸道症状时需与呼吸科协同治疗,防止吸入性肺炎。
慢性食管炎患者需长期保持清淡饮食,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避免高脂、高糖及酸性食物。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以减少腹压。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复查胃镜,调整治疗方案。适当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可增强膈肌功能,减少反流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