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压缩性骨折怎么办呢
椎体压缩性骨折可通过卧床休息、支具固定、药物治疗、微创手术、开放手术等方式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肿瘤转移、长期激素使用、脊柱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4周,选择硬板床并保持脊柱轴向翻身。卧床期间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但禁止腰部扭转或负重活动。疼痛缓解后可在支具保护下逐步恢复活动。
2、支具固定
定制硬质胸腰骶支具可限制脊柱活动,减轻椎体压力。需每日佩戴18-20小时,持续3-6个月。支具内衬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检查皮肤受压情况,出现红肿需及时调整松紧度。
3、药物治疗
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骨质疏松患者需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鲑降钙素鼻喷剂进行抗骨松治疗。肿瘤转移患者可能需注射唑来膦酸注射液控制骨破坏。
4、微创手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适用于稳定性骨折,通过穿刺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稳定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可同时恢复椎体高度,需在C型臂X光机引导下完成。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并发症概率较低。
5、开放手术
合并神经压迫或脊柱不稳时需行椎管减压内固定术,采用钛网植骨融合器重建椎体结构。多节段骨折可能需行长节段钉棒系统固定,术后需佩戴支具3个月以上,定期复查植骨融合情况。
日常需加强钙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饮用300毫升牛奶,适量食用豆腐、深绿色蔬菜。避免搬运重物及剧烈扭转动作,预防跌倒损伤。骨质疏松患者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长期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康复期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训练,逐步恢复脊柱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