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黄体酮针注意事项是什么
打黄体酮针需注意注射部位轮换、观察过敏反应、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严格遵医嘱用药、监测不良反应等事项。黄体酮针主要用于补充孕激素,适用于先兆流产、黄体功能不足等情况。
1、注射部位轮换
黄体酮针为油剂型注射液,需深部肌肉注射。长期注射可能引起局部硬结或脂肪萎缩,建议每日更换注射部位,可选择臀部外上象限、大腿外侧等肌肉丰富区域交替注射。注射前轻揉局部促进药物吸收,注射后热敷有助于减轻疼痛。
2、观察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黄体酮或辅料过敏,首次注射后需观察30分钟。若出现皮疹、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速发型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迟发性过敏可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瘙痒,需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3、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黄体酮与苯巴比妥等肝药酶诱导剂联用会降低药效,与酮康唑等CYP3A4抑制剂联用可能增加血药浓度。使用抗凝药物者需警惕出血风险升高。用药期间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中药和保健品。
4、严格遵医嘱用药
黄体酮针需根据孕酮水平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增减或停用。漏打时应尽快补注,若已接近下次用药时间则跳过本次。用药期间定期复查孕酮和超声,评估胚胎发育情况。治疗先兆流产通常需用药至妊娠10-12周。
5、监测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乳房胀痛、突破性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如血栓栓塞、肝功能异常等需立即就医。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糖波动,应加强监测。用药期间出现视力模糊、严重头痛等症状提示可能发生血栓。
注射黄体酮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限制高脂食物摄入。注射部位出现硬结时可使用马铃薯片外敷,每日更换注射部位有助于预防脂肪萎缩。用药期间出现阴道流血量增多或持续腹痛需及时就医复查。完成疗程后应逐步减量停药,避免激素水平骤变引起撤退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