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大便主要检查什么
检验大便主要检查消化道功能、寄生虫感染、隐血、炎症指标及肠道菌群平衡等,具体项目包括常规性状观察、寄生虫卵检测、隐血试验、白细胞计数、细菌培养等。
1、常规性状观察
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大便颜色、形状、粘液及未消化食物残渣。黄色或褐色为正常颜色,黑色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陶土色可能与胆道梗阻有关。水样便常见于急性胃肠炎,羊粪样硬便多见于便秘。粘液增多可能与肠道炎症或感染相关。
2、寄生虫检测
采用直接涂片或浓缩法查找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等寄生虫及原虫包囊。阿米巴滋养体可导致阿米巴痢疾,贾第鞭毛虫感染会引起慢性腹泻。儿童常见蛲虫感染可通过透明胶纸法在肛周取样检测。
3、隐血试验
通过化学或免疫法检测肉眼不可见的微量血液。化学法采用愈创木酯反应,但受饮食影响较大。免疫法特异性检测人血红蛋白,可筛查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持续阳性需结合肠镜进一步检查。
4、炎症指标
显微镜下计数白细胞和吞噬细胞数量,正常大便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不超过3个。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细菌性痢疾,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可能与寄生虫感染或过敏相关。钙卫蛋白检测可量化肠道炎症程度。
5、微生物分析
培养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采用PCR技术筛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艰难梭菌毒素检测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诊断价值。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宏基因组测序评估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比例。
建议检查前3天避免食用动物血制品、铁剂等干扰隐血结果的食物。取样时应挑取异常部分如粘液或脓血部位,2小时内送检可提高寄生虫检出率。长期大便异常或检测结果阳性者需结合胃肠镜、血液检查等进一步明确病因,婴幼儿及老年人出现持续腹泻或便血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