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为什么会低血压
孕妇低血压可能由妊娠期生理变化、贫血、营养不良、体位性低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调整饮食、改变体位、补充营养等方式改善。
1、妊娠期生理变化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和血管扩张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孕妇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建议避免突然起身,保持充足休息。
2、贫血
缺铁性贫血或叶酸缺乏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引发低血压。孕妇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可遵医嘱服用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口服液等补铁药物,同时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3、营养不良
孕期蛋白质或热量摄入不足可能影响血容量维持。孕妇需保证每日摄入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补充营养。
4、体位性低血压
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久坐或久卧后突然站立易引发血压骤降。建议孕妇采取侧卧位休息,起身时动作缓慢,穿弹力袜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5、心血管疾病
妊娠合并心肌炎、心脏瓣膜病等疾病可能导致泵血功能减弱。这类孕妇通常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盐酸拉贝洛尔片等降压药物,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孕妇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左右,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空腹,饮食上少量多餐并适当增加盐分摄入。若出现视物模糊、晕厥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监测胎儿状况,必要时住院治疗。日常可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