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风险大吗
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风险通常较小,但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评估。手术风险主要与基础心脏疾病、手术操作技术及术后护理等因素相关。
心脏起搏器植入属于微创手术,术中通过锁骨下静脉或头静脉将电极导线送入心腔,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常见操作风险包括穿刺部位血肿、电极脱位或穿孔,多数可通过术中影像监测避免。术后早期可能出现切口感染或导线移位,发生率较低且可通过抗生素预防和制动措施控制。对于合并严重心肌病变或凝血功能障碍者,术中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加重或出血风险升高,需术前充分评估。现代起搏器体积小、电池寿命长,术后囊袋感染或设备故障等远期并发症概率已显著降低。
特殊情况下风险可能增加,如高龄患者血管迂曲导致导线植入困难,或存在未控制的全身感染时手术禁忌。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者需个体化设计植入路径,部分患者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起搏器依赖患者若发生设备相关感染,可能需全身麻醉下进行电极拔除手术。极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心包填塞或气胸等危急并发症,需紧急处理。
术后应保持切口干燥2周,避免患侧上肢剧烈活动1个月,定期检测起搏器工作参数。日常需远离强磁场环境,使用微波炉等家电不受影响但需避免直接接触。出现心悸、头晕或切口红肿热痛时应及时就诊。建议每3-6个月进行程控随访,监测电池耗竭情况。合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远期并发症风险。选择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可最大限度保障手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