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骨折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小孩骨折后需要注意制动保护、饮食调整、疼痛管理、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或病理性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1、制动保护
骨折后需立即使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患肢,避免移动造成二次损伤。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卧床休息。家长应监督孩子避免跑跳或负重活动,必要时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制动时间根据骨折类型和愈合情况决定,通常需要4-8周。
2、饮食调整
骨折愈合需要充足钙质和蛋白质,建议每日摄入500毫升牛奶、1个鸡蛋及适量鱼肉豆类。同时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深海鱼,促进钙吸收。避免高糖高盐饮食影响骨骼修复,可适量增加西蓝花、菠菜等深色蔬菜摄入。
3、疼痛管理
急性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缓解疼痛。48小时内可冰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家长需观察孩子疼痛程度变化,若出现持续剧痛或肢体麻木需及时就医。禁止自行调整止痛药剂量。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装置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上肢骨折可练习抓握橡皮球,下肢骨折需先进行床上踝泵运动。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5、定期复查
骨折后1周、2周、4周需复查X线观察对位情况。家长要记录孩子患肢肿胀消退、皮肤颜色变化等情况。若发现石膏过紧、肢体发绀或感觉异常应立即就诊。完全愈合后每3-6个月随访一次,评估骨骼发育状况。
骨折恢复期间应保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注意保持石膏干燥清洁,洗澡时可用防水套保护。鼓励孩子保持乐观心态,可通过阅读、绘画等静态活动分散注意力。避免摄入碳酸饮料和咖啡因,防止钙质流失。天气晴朗时可适当晒太阳,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若出现发热、患处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需立即就医处理。